解方程例45教案优秀5篇-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优秀的教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方法,教案应该包括评估和反馈的方法,以便了解学生的进展,无忧文档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解方程例45教案优秀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解方程例45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形如:ax bx=c的数量关系
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检验能力。
教师活动过程
学生活动过程 备注
一、复习铺垫
1练习二十一t1
学生回答
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
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
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
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
学生回答数量关系式
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
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
4依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题目。
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
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
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尝试例1
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集中反馈:生说师画图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教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
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3.小组讨论。
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较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
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较合适?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
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
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 。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已知条件。
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
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
三、小结
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解方程例45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5 分钟)
1.列方程
(1)某数的5 倍加上它的2 倍和是42,求这个数。
(2)x 的5 倍减去它的2 倍差是1.2,求x。
2.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共植树600 棵,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两个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1)画图,找等量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层次练习(15 分钟)
1.育民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植树,五年级植树是四年级的3 倍,五年级比四年级多植300 棵。四五年级各植多少棵?
(1)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你会解答这道题吗?试做
(3)订正:
解:设四年级植x 棵,五年级植3x 棵。
3x-x=300
2x=300
x=150
3x=3150=450
答:四年级植150 棵,五年级植450 棵。
2.试一试:妈妈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妈妈比女儿大27 岁,妈妈和女儿各多少岁?
学生独立做
3.小结:解答时,要抓住有倍的那句话设出未知数。看一看是求它们的和还是差,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15 分钟)
1.看图列方程125 页3 题。
完成后交流
2.对比练习
(1)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1.6 小时相遇。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从相距112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二人经过几小时相遇?
(3)张叔叔骑自行车,李叔叔骑摩托车。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李叔叔骑摩托车每小时行54 千米,张叔叔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6 千米,经过1.6 小时相遇。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独立完成后交流。
四、总结交流(5 分钟)
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解方程例45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方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观察、比较、描述、抽象、概括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2.教学难点: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上老师带了一种利用平衡创造的工具,你们看是什么?(出示天平)关于天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的?(简单介绍天平的工作原理)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对天平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们来看这幅图(出示天平:左盘2个50g的物品,右盘100g砝码。)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这副图里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能用一个式子表示这种平衡状态吗?(50 50=100或50×2=100)。
2.我们再来看这幅图又告诉了你什么信息?(课件出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一个100g砝码的天平。)(杯子重100g)
3.师:现在我给杯子倒满水,天平还平衡吗?天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师:我们不知道加入的水有多重,可以用一个未知数x来表示(水重xg),那么天平左边的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可以怎样表示呢?(100 x)
师:天平向左倾斜,说明左边这杯水的重量比右边100g砝码的重量要重。得到数学式子:100 x>100
4.现在我给右盘再加一个100g的砝码,仔细观察,现在天平平衡了吗?得到数学式子:100 x>200
师:我给右盘再增加一个100g的砝码,你又发现了什么?得到数学式子:100 x
师继续演示:将右盘中的一个100克砝码换成50克砝码,天平逐渐平衡,从中得到数学式子100 x=250。
5.观察比较:
50 50=100
100 x>100
100 x>200
100 x<300
100 x=250
总结:像这样两边相等的(用等号连接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等式。
像100 x=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
6.提问:这一个等式是方程吗?为什么?
追问:这两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它们是方程吗?
思考:你认为一个方程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强调:方程既要是等式,又要含有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并同桌说一说理由。
35 65=100 8-x=2 y 24
2.4=a×2 x-14>72 15÷b=3
5x 32=47 28
2.下面哪些天平不能用方程表示?(出示6幅天平图)
用方程表示出剩下天平的数量关系。
(说一说天平两边的数量关系,列方程)
3.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说数量关系,列方程)
先独立列出方程,再与同桌说一说方程表示的数量关系。
4.猜方程
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5.写方程,编故事。
6.方程“史话”。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方程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方程和等式是怎样的关系?
解方程例45教案篇4
一、教材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五小节第一课时。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在几何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 一元二次方程》 这一章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尤其是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的深入和发展,是方程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九下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后继学习的前提。而本节内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后部分。当然,尽管是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在本章的2~4节探索医院二次方程解法的过程中已经涉及到了一些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因此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 教学目标
(1)经历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并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材的重点:掌握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教材的难点:建立方程模型。
二、教法:
选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调动兴趣,探索、解决问题,讲练结合。
三、学法:
通过阅读细化问题、逐步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隐射教学目标
1. 观察图片: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希腊巴特农神庙,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它们都是古今中外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在这些建筑的设计上都运用到了数学一个很奇妙的知识——黄金分割。
2. 释疑: 你想知道黄金分割中的黄金比是怎样求出来的吗?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_______________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称为黄金比(0.618)。黄金比为什么等于0.618 ?方程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解:由=,得ac2=ab·cb 设ab=1, ac=x ,则cb=1-x ,代入上式, x2=1×(1-x) 即:x2 x-1=0 解这个方程,得 x1= , x2=(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黄金比=≈0.618
(二) 一元二次方程还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1:如图,某海军基地位于a处,在其正南方向200海里处有一目标b,在b的正东方向200海里处有一重要目标c.小岛d位于ac的中点,岛上有一补给码头;小岛f位于bc上且恰好处于小岛d的正南方向。一艘军舰沿a出发,经b到c匀速巡航,一艘补给船同时从d出发,沿南偏西方向匀速直线航行,欲将一批物品送达军舰。 (1)小岛d和小岛f相距多少海里?
(2)已知军舰的速度是补给船的2倍,军舰在 由b到c的途中与补给船相遇于e处,那么相 遇时补给船航行了多少海里?(结果精确到0.1海里) 『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
①你能在图中找到表示小岛f的点吗?在本题中, 实际要求的是什么?
②这是一个路程问题,路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本题中,从出发到相遇,军舰、补给船的航线路线分别是图中的哪些线段?两艘船的时间、速度、路程已知吗?两艘船的时间、速度、路程各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用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来表示军舰和补给船各自的路程吗?
④你能借助图中的特殊图形解决本题的两个问题吗? 解:
(1)连接df,则df⊥bc, ∵ab⊥bc,ab=bc=200海里 ∴ac=ab=200海里,∠c=45° ∴cd=ac=100海里 df=cf,df=cd ∴df=cf=cd=×100=100海里 所以,小岛d和小岛f相距100海里。
(2)设相遇时补给船航行了x海里,那么de=x海里,ab be=2x海里 ef=ab bc―(ab be)―cf=(300―2x)海里 在rt△d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1002 (300-2x)2 整理得, 3x2-1200x 100000=0 解这个方程,得:x1=200-≈118.4 x2=200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相遇时,补给船大约航行了118.4 海里。 这部分教学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联系实际选取例题,通过这个例题详细展示了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解题的一般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练一练 例2:如图,在rt△abc中,∠c=90°,点p,q同时由a,b两点出发,分别沿ac,bc方向向点c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s.几秒后△pcq的面积是rt△acb面积的一半? 『分析』(设置一些小问题):
①本题同样涉及的是行程问题,在本题中,时间、速度、 路程这三个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通过假设 未知数,你能将各未知量表示出来吗?未知量和已知之 间有什么关系?未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②点p、q的路程在右图中分别对应哪些线段?在右图中 你还能表示出哪些线段的长?问题中涉及的两个三角形的 面积分别该如何表示? 解:设x秒后,△pcd的面积是rt△abc的一半, 由题意得: 整理得:
6.答: 答案也必需是完事的语句。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本题中找等量关系的方法是“图示法”,常用的方法还有“列表法”等。
解方程例45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材分析:
为了使学生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产生学习方程的欲望,教材设置了多方面的问题情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1、出示88页的天平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天平的左边有一个药丸和5克砝码,右边有10课砝码,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师: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
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如果用x表示药丸的质量,你能根据天平平衡写出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试一试。
学生汇报
师:x+5表示什么意思?1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92页的月饼图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不能写一个等式吗?
同桌讨论
一生汇报
生:每块月饼的质量×4=400克。
师:如果用x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写一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学生汇报:4x=400
3、出示88页水壶图的左半幅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根据这幅图,你能不能说出一个等式呢?(同桌互相说)
一生汇报。
师:如果每个热水瓶能进x毫升的水,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等式吗?每人在纸上写一写。
生汇报
2x 200=20xx;
2x=20xx-2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同学交流。
师:像上面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谁能说一说方程有什么特点?
二、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方程,那么怎么列方程那?
1、第93页第1题
看图列方程
你是怎么想的?
2、第89页第2题
根据题意列方程
第二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
3、第89页第3题
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日历中尽可能多的规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来,在讨论书上的问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天平了解了方程的含义,学会了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